【星·风采】锦旗映初心 大爱暖“星”途
“党育童心启心智,温情善导显师德!”9月3号上午,一面红底金字的锦旗,在梁溪区溪星实验学校的会议室里格外耀眼。三(1)班学生袁祝庭的姨婆——这位年过六旬、听力三级残疾的老人,紧紧攥着校长张静的手,浑浊的眼里泛起泪光:“谢谢学校,谢谢党,谢谢所有好心人……孩子终于有自己的房间了!”这面锦旗,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感恩,更是一场由党建引领、师德护航、社会接力的“暖星行动”的生动见证。
袁祝庭的童年,比同龄人多了太多“重量”:三岁确诊孤独症,父亲早逝,母亲患有精神疾病,外公离世,外婆是聋哑人,如今只能依靠60多岁的姨婆(听力残疾三级)、舅外公(听力残疾三级)和视力三级残疾的曾外公共同照料。年迈且残疾的家人,拼尽全力只想让他好好吃饭、平安长大,却无力给这个“星星的孩子”一个像样的书桌、一方安静的小天地。
“每个孩子都该被温柔以待,特殊孩子更需要我们拉一把。”今年助残日,学校“苔花先锋岗”的党团员教师们带着“心丝带”帮扶行动走进特殊学生家庭,当袁祝庭怯生生地说出“想要新玩具、想吃一次肯德基”的小心愿时,党员教师们的眼眶瞬间湿润。他们当即放下手头的工作,牵着孩子的手走进玩具店——让他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,又坐在肯德基餐厅里,看着他小口啃着汉堡,脸上慢慢绽放出从未有过的灿烂笑容。
可这份温暖很快被更深的牵挂取代。深入家访时,老师们看到了令人心疼的一幕:昏暗拥挤的老房子里,吱呀作响的折叠桌是全家用餐的餐桌,也是袁祝庭写作业的书桌,油渍和铅笔痕在桌面上交织成网;小小的衣柜也难堪重负,柜门后挤满褪色的旧衣物。“绝不能让环境困住孩子的成长!”学校党支部第一时间召开会议,将袁祝庭的困境纳入党建重点帮扶项目,以“苔花先锋岗”为纽带,党支部积极对接梁溪区残联争取政策支持,联系区团委协调资源,邀请爱心企业上门勘查。从测量房间尺寸到挑选环保涂料,从设计学习区、休息区到定制收纳柜,党团员教师们协助沟通,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。
当暑假结束,袁祝庭被姨婆牵进家门,推开那扇贴着星星贴纸的房门时,他愣住了——原本狭小昏暗的角落,变成了洒满阳光的专属房间:干净的书桌、整齐的书架、宽敞的小床,就连台灯都是他喜欢的卡通样式。“这是……我的房间吗?”孩子伸出小手,轻轻触摸着书桌边缘,眼里瞬间亮起了星星般的光。
“现在每天放学,他第一件事就是冲进房间写作业,还会对着书架上的书自言自语,性格开朗多了!”姨婆说起孩子的变化,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欣慰。为了感谢这份跨越数月的关爱,她特意定制了锦旗,将所有的感激都书写进去。
接过锦旗,张静校长的话语坚定而温暖:“这面锦旗,是对学校党建工作的肯定,更是对全体教师师德师风的鞭策。‘苔花先锋岗’不仅是一个岗位,更是一份为特殊学生遮风挡雨的承诺;‘弘毅·守星’四有好教师团队,守的就是每一颗‘星星’的成长之路。”
从倾听一个小心愿,到改造一间成长屋;从学校党团员的率先垂范,到区残联、区团委、爱心企业的接力相助——这份跨越校园与社会的大爱,正像一束光,照亮了袁祝庭的“星”途,也让“党育童心、温情善导”的承诺,在每一次俯身倾听、每一次奔走协调、每一次温暖守护中,绽放出最动人的师德光芒。